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校园平安——防灾减灾与校园安全常识普及宣传

发布日期:2025-05-16  来源:   点击量:

   202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提高师生员工对自然灾害及校园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现结合校园实际,系统梳理洪涝、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滑冰溺水、交通、消防、踩踏、食品安全的防范要点,助力构建平安校园。

一、自然灾害防范与应对

1. 洪涝灾害

防范要点:

关注气象预警,提前转移至高处或安全地带,避免涉水行走。

远离电线杆、高压线等危险区域,切勿触碰掉落电线。

家中准备应急包(含手电筒、救生哨、防水袋等),并熟悉逃生路线。

遇险自救:

若被洪水围困,利用木盆、木板等漂浮物逃生,保存体力等待救援。落水后屏住呼吸,抓住固定物或漂浮物,避免呛水。

2. 泥石流灾害

预警信号:

河水突然断流或暴涨,山体出现裂缝、滑坡前兆,远处传来轰鸣声。

逃生原则:

向与泥石流垂直的两侧山坡逃离,不可顺沟方向逃生。

避开陡崖、松散堆积物,选择开阔稳固地带避险。

3. 地震灾害

科学避险:

室内:遵循“先躲后逃”,就近躲在课桌下、墙角等三角区域,护住头颈。

室外:远离建筑物、广告牌,蹲下护头,避免坠物伤害。

震后自救:

若被埋压,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用湿布防尘,保存体力。

二、校园安全风险防控

1. 滑冰溺水

冰面危险:

冰层厚度不均易破裂,春季融冰期、冬季初冻期风险最高。

应急措施:

落水后勿慌乱扑腾,双臂展开趴于冰面,缓慢爬行至安全区域。发现他人落水时,立即报警并使用长棍、绳索施救,避免直接接触冰面。

2. 交通安全

校园周边管理:

学生上下学时段,严格遵守 “红灯停,绿灯行” 规则,注意观察左右来车,确认安全后再通过。

远离大型车辆(如公交车、货车),避免进入其 “内轮差盲区”。

合法骑行,骑行时佩戴安全头盔,不载人、不并行聊天、不单手骑车或追逐竞速。

乘车规范:

拒乘超员车、无牌三轮车,乘车时系好安全带或佩戴头盔。

3. 消防安全

重点区域防控:

宿舍:禁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热毯、电煮锅),人走断电。

实验室:易燃试剂分类存放,实验后关闭电源、气阀。

灭火器使用:

口诀“提、拔、瞄、压”,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初期火灾优先扑灭。

4. 踩踏事故预防

高危场景:

上下课、集会等人员密集时段,楼梯口、通道狭窄处易发拥挤。

自我保护:

遇拥挤时双臂呈“三角支撑”护住胸腔,侧身避让,避免弯腰系鞋带。跌倒后蜷缩成球状,护住头部和颈部,伺机起身。

5. 食品安全

风险识别:

不购买“三无”食品,警惕颜色过于鲜艳或气味异常的加工品。

剩菜需冷藏并彻底加热,霉变水果、发芽土豆等果断丢弃。

中毒处理:

立即催吐并饮用清水稀释毒素,保留食物样本送检。

三、综合能力提升行动

1. 常态化演练:

学校每学期组织消防疏散、地震避险演练,模拟真实场景强化应急反应。

2. 隐患排查:

定期检查校园建筑安全(如楼梯扶手、应急照明)、消防设施及食品安全台账。

3. 家校联动:

通过承诺书等形式,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共同普及安全知识。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希望全体师生员工以本次宣传为契机,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理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