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至9日,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文化遗产与艺术学院“燎原红迹乡村行”实践队的15名队员,在指导教师韩姣姣带领下,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宗旨,深入临汾地区开展红色遗址与生态农业资源调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系统梳理当地红色资源现状,为设计兼具教育性、体验性和实践性的研学路线奠定基础,努力改变临汾红色资源布局分散、体验形式较为单一的现状。
本次调研重点聚焦于两条特色研学路线:“重走东征路”与“彭真故里”。
在“重走东征路”沿线:队员们首先走进红军东征纪念馆,认真核对馆藏文物的历史背景,记录展厅布局与现有讲解体系,标记出适合增设情境教学体验的空间。随后沿黄河乾坤湾徒步调研,走访沿岸村落,聆听老党员讲述红军与百姓共护黄河的感人故事,拍摄记录乾坤湾生态景观与红色遗址的分布关系,初步规划了“自然景观讲解+历史故事讲述”的联动解说方案。深入红枣种植区,向农户请教种植历史与采摘技巧,确认秋季研学采摘的最佳时段与安全规范探访剪纸工坊,全程记录非遗艺人的创作流程,筛选出适合青少年学习的简单纹样,为后续民俗体验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针对“彭真故里”路线:队员们对照史料细致复原“彭真故居”的院落布局,测量房间尺寸,标注可进行情境导览的关键点位。在石桥堡革命教育基地,实地丈量地道长度、记录墙体历史痕迹,并通过与当地管理人员座谈,系统整理革命战争年代的敌后斗争故事。在周边农田,队员们跟随村民体验耕作流程,详细记录农具使用方法与劳作强度,确保后续农耕体验活动的真实性与安全性。
当黄土高原的晨露沾湿队员们的鞋履,黄河的晚风拂过他们年轻的面庞,这场生动的调研活动正让革命精神从书本史料转变为青年学子可感知、可体验的记忆。实践队收集的一手资料,为精准设计研学路线提供了坚实支撑,将有力促进临汾分散红色资源的整合,推动红色文化与生态、民俗资源的有机融合。此次活动不仅为打造面向青少年的“可触摸红色课堂”积累了宝贵素材,也为临汾红色研学品牌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是学校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